2025年度品牌评选活动入围案例: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10-09 浏览次数:0


标准院:推动技术进步 引领产业升级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标准院”),创建于1956年,现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院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以标准、设计、研究三大基础业务为核心,形成绿色低碳引领、标准政策带动、创新科技支撑、重大工程龙头、民生工程主体、防护工程后盾六大业务集群,聚焦十四个重点发展领域包括:工程建设标准化领域、装配式建筑领域、建筑隔减震领域、人防与地下空间领域、住宅与住区领域、无障碍设施领域、养老建筑领域、绿色低碳领域、城市更新领域、乡村振兴领域、融合发展领域、康养与医疗建筑领域、教育建筑领域、数字化与智慧化领域。秉持“一切高标准”的企业精神,肩负“推动技术进步,引领产业升级”的使命,作为城乡建设领域创新技术集成服务商,助力地方政府及企业的绿色协同发展,努力为成为“卓越的百年企业”目标而奋斗。
在标准化领域:以推动行业共性技术提升为主要目标,围绕建筑行业技术进步,在标准、规范、图集、评价、认证、检验检测、风险减量服务等层面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主编国际标准12项;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300余项;组织编制国家建筑标准设计2500余项,应用于全国90%的建筑工程;约50余万组检测认证项目;是国际标准化组织TC59,TC59/SC2、SC13、SC14、SC15、SC16、SC17、SC18、SC19、SC20,TC162,TC10/SC8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TC59/SC20秘书处承担单位;buildingSMART中国分部;多位专家为TC59/WG4,TC10/SC8/WG18,TC59/SC17/AHG3召集人。 
在设计领域:以设计+管理创造价值为核心服务理念,依托十四个领域的专项技术优势,提供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策划、规划、设计、全过程咨询和EPC服务。共完成3000项设计与咨询项目。 
在研究领域:以科技成果的技术体系转化、产品转化为主要方向,提供低碳技术、装配式技术、隔减震技术及产品、防护设备、防洪防汛设备、装配式内装部品的产品销售和应用服务、城市数字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标准数字化等业务合作。
目前,标准院拥有多个领域资质;拥有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28家科技创新平台;承担29家社会团体组织秘书处单位工作。共有员工1200余人,其中,入站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人,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近85%。拥有14家分支机构,7家子公司。


使命担当:为工业建设和建筑标准化奠定基础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的前身是1956年10月成立的国家建委标准设计院,是新中国首个专门负责全国通用标准设计工作的机构。它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而诞生,肩负着为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标准化设计支持的使命。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启动,国家急需推进工业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加快建筑速度、提高设计质量、降低成本,标准设计工作成为迫切需求。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标准院学习借鉴前苏联工业建筑设计经验,编制了大量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设计图集,推动了我国建筑事业的工业化进程。这些标准设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续的工业建设和建筑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25-10-09_193935_428
第一批全国通用建筑标准设计
 价值增长:建筑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与科技创新的持续突破

自1956年以来,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唯一归口管理单位。组织编制国家建筑标准设计2500多项,出版发行4200万册,应用于全国90%的建筑工程,赢得了相关从业人员的广泛认可,达到“国标图集在手,设计施工无忧”的优秀品牌效应。标准院始终坚守“一切高标准”的品牌价值主张,全力推进品牌引领战略深入实施,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一主多元”品牌架构,逐步完善并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品牌管理体系,进而有效达成标准院品牌形象的持续优化、品牌管理效能的稳步提升以及品牌价值的不断增值。标准院在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领域表现卓越,连续三年(2022-2024)荣获行业权威认可:2022年度获评"建筑中国·十大中国建筑设计品牌企业",2023-2024年度蝉联"建筑中国·十大中国建筑科技品牌企业"称号。这一系列荣誉充分彰显了标准院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和科技创新的持续突破。
时代内涵:数十年发展刻画时代烙印 为我国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标准院作为为满足国家基本建设需要而创设的机构,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刻画了深重的时代烙印,为我国建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56年12月,标准院完成我国第一批全国通用建筑标准设计,由国家建设委员会批准发布,在全国各设计部门中的采用率高达50%~70%,有力地促进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1966年,标准院参与首都体育馆大跨度网架结构设计方案并完成钢网架结构施工图设计,该项目开创了我国大型综合性体育馆采用空间网架的先例。1973年,国家建设工程领域的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J1-73由标准院主编,随后历次修订版本也均由标准院负责,奠定了标准院在建筑标准化领域的主导地位。1978年,中国科学院325米气象观测塔建成,该塔为同类型设施中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是标准院自成立以来的第一个设计项目,荣获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1981年国家优秀设计奖。1983年,《全国建筑标准设计管理办法》明确标准院是全国建筑标准设计的研究中心和技术归口单位。1987年,标准院成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协助部标准化主管部门管理部系统的专业标准化业务工作。2003年,标准院开始参与国家体育场项目的钢结构设计,后进行数字北京大厦(2008奥运信息支持中心)设计、中国残疾人体育综合训练馆设计以及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设计,有力地保障了奥运工程建设,为国际奥运事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2015年,标准院主持设计首个中国百年住宅示范项目——上海绿地南翔崴廉公馆。此后,标准院设计的北京实创青棠湾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唯一样板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对我国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2018年,标准院所属北京国标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名单,成为标准院深化国企改革、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微信图片_2025-10-09_193949_499 首都体育馆

微信图片_2025-10-09_193955_740
                                                                                                                                                                                                             国家体育馆


行业贡献:产品首创弥补行业短板 技术卓越成就中国经验

标准院所属北京国标建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拥有超低摩擦系数建筑摩擦摆隔震支座、抗拉摩擦摆隔震支座、隔震柔性管道、高性能隔震平台等核心产品,产品可为建筑提供完善的隔震技术解决方案,大幅降低建筑的地震作用,适用于对地震后正常使用要求较高的医院、学校、机场等重要建筑。其“明星产品”——超低摩擦系数建筑摩擦摆隔震支座为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建筑摩擦摆隔震支座,填补了行业空白,具有卓越的隔震效果,产品技术参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其隔震柔性管道产品也为国内专用“软连接”的首创,自主开发的3种隔震专用“软连接”,解决了隔震建筑设备管线震后损坏的问题,弥补了行业短板2023年初通过土耳其大地震中摩擦摆隔震医院表现优异的情况,加大品牌宣传,央视国际频道进行专访,并在土耳其电视台NTV播出,向世界分享了中国隔震技术经验。2023-2024年,公司和各地住建部门、学协会积极合作,先后在陕西、内蒙、新疆、北京、河南、山西、天津、四川等地举办8场大型技术交流会,参会人员2000余人,极大提高了地方隔震减震技术应用水平,提升了地方抗震防灾能力,公司积极参展亚欧博览会、住博会等大型展会,有效传播了品牌形象。
微信图片_2025-10-09_194006_884
隔减震技术采访


市场表现:凸显我国建筑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高阶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大量的工程建设对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时期,标准院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方面承担着日益重要的工作,行业地位不断巩固。1978年,我国重新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院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的投票活动,翻译有关文件,同时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努力使更多的国家标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至今,标准院一直作为 ISO/TC 59(建筑和土木工程)、ISO/TC 162(门、窗和幕墙)对口管理的技术机构。2015年,标准院ISO/TC59/WG3——模数协调编制工作组成立,这是标准院首次牵头负责ISO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开创我国主导ISO/TC59领域重要国际标准先河,对推动我国“标准走出去”具有重大开创性意义。由标准院牵头申请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59/SC20“建筑与土木工程韧性”分委员会,经过了5年的筹划与争取,于2023年9月投票通过,正式获准成立,分委会主席和秘书处由标准院全面承担。这是标准院及集团公司首个在建筑领域获批的ISO技术机构,此次申请的成功是标准院在建筑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上的巨大突破,有助于我国在建筑工程领域新兴发展方向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增强话语权上有重大意义。2024年,标准院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正式发布3项国际标准,包括建筑韧性领域首部国际标准以及两项制图类国际标准,彰显了我国在建筑和土木工程国际标准制定中的重要角色和专业实力。成功举办ISO/TC 59/SC 20韧性分委员会成立大会,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推动全球建筑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领导地位。在BIM领域实现新突破,首次牵头立项2项国际标准,全方位展现了我国在建筑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专业贡献和引领作用。
微信图片_2025-10-09_194015_396
ISO/TC59/SC20“建筑与土木工程韧性”分委员会

标准院近年所获荣誉(部分)
2008年,标准院荣获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勘察设计与测绘行业优秀团队奖,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勘察设计与测绘行业科技创新奖,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的“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2年,标准院荣获中国建筑学会遴选颁发的“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称号。
2013年,标准院荣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授予的“创新型优秀企业”称号。
2014年,标准院荣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评选的“绿色低碳标杆企业”称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授予的“创新型优秀企业”称号。
2015年,标准院荣获中国房地产“创新力设计机构”称号。
2020年,标准院荣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2021年,标准院党委荣获“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2年,标准院荣获建筑中国·十大建筑设计品牌企业。
2023年,标准院荣获建筑中国·十大建筑科技品牌企业。
2024年,标准院荣获建筑中国·十大建筑科技品牌企业。
2025年,标准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数十年来,标准院共获得国家级奖项66项,省部级奖项337项,国际奖项37项。
图片
图片



注重品牌引领  甄选极具榜样力量的卓著品牌
实效赋能中国品牌可持续发展 

见证强国荣耀 凸显强企能量 | 双品工程邀您成为年度品牌引领案例

由工信人才主办、双品工程品牌建设委员会组织承办的2025年度品牌评选活动以 “守正创新 聚势创值” 为主题,旨在挖掘在品牌建设中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优秀案例,为中国品牌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样本;加快品牌建设培育、加强品牌宣传推广,营造以科学技术驱动、卓越品质支撑、匠心文化铸魂的品牌良好学习氛围。

活动更注重的是品牌引领作用。评审相关案例在国家战略响应、品牌示范引领、场景开拓创新、社会人文共鸣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而非以市场表现(营收或产值)等数据方面去分析研究。

—  长按二维码 领取参选手册  —


—  长按二维码 填写报名表  —
图片
图片



转发助力  让更多中国品牌被看见


上一篇:2025年度品牌评选活动入围案例: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2025年度品牌评选活动入围案例:威海欧朵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扫码关注双品工程

扫码关注品牌建设委员会